随着人类史进入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可是十年过去了,信息时代似乎对普通大众而言,仅仅在于网络。答案是信息时代不是这样子的。大家知道教育作为民生之首,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创新动力。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一步保障了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
作为一家始终高度重视和积极关注教育事业发展的国有企业,中国移动一直围绕与教育部战略合作的整体部署,利用自身网络、技术及运营能力等优势,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打造、创新应用等方面做出许多努力,以信息的力量切实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教育信息化事业正在酝酿着一场大的突破和飞跃。2010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在同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要求加快教育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规划纲要》,教育部正在组织编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以确保我国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在政策的指引与支持下,信息化正在加速促进教育事业从传统走向现代。教育界专家将教育信息化分为两部分进行叙述:一是基础设施的更新,利用新的信息化工具在教育中加以应用;二是意识形态的变化,信息技术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教育信息化联动影响着学习资源环境、课程、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等教育中的各个方面,是对教育技术更新下新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认可和实践。”专家认为,学习好政策,贯彻落实好政策,将政策用到实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持久动力。“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根本在应用。”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一语中的,他认为,学校一线教师是教育技术应用以及资源推广的主力军,如果不能让教师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领军者,“教育面向现代化”将成为空谈。那么,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表现呢?专家认为,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其次,还要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整合课程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教师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专家表示,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而教师信息化应用程度的提升,将对学生整体能力培养大有裨益。如今,许多基层教师深入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模式和方法,一支自觉自愿将信息技术融入现代教育的教师队伍正逐渐形成。
专家评价说:“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探索,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提高了教育质量,提升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日前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是中央电教馆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共同举办的一项利用网络进行教师论文竞赛的活动。活动的举报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在合肥新联培训学校,此类活动经常举办。
作为新教改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第三大赛事”,紧密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主题,累计注册教师超过10万人,提交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的作品58704篇,在线投票超过1260万人次。“这个大赛和我们以前参加的赛事不同。”参赛老师表示,“以前这类级别的大赛基本都是自上而下推行的,论文大赛则是充分发挥了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把赛事变成了能够让教育主管部门和基层教师双向沟通、各级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教师分享实践经验的免费平台。我们这些基层的老师就可以在这个免费平台上彼此交流经验,更有利于大家提升自身教育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有政策的支持、教师的参与和开放创新的平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带动教育现代化飞速发展。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教育事业能够更好的教育新人,为社会培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