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企业,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特别是有利文化,例如企业办学。当你仔细盘点国内企业巨头可以发现,自建商学院的不在少数,知名者如春兰大学、吉利大学等等,而鲜为公众所知者如威克多企业商学院等,也早在2000年就相继成立。中国企业创办商学院风潮速度之快令人吃惊,曾创造了半年之内仅知名企业的商学院就达6家的惊人速度,这种中国式的速度令跨国公司侧目。问题也油然而生。
很多情况下,部分商学院成为与通常的培训部门没有差异的同质化重复建设,另外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加上师资来源和比例不恰当,使得商学院的培训无法达成系统化效果。合肥新联建造师培训效果良好。有一些企业大学采取企业与高校联办的方式,企业大学或企业商学院在高校内挂牌成立。
从某种程度上,那也仅仅是一块牌匾。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企业对开设多少课程、培训多少企业员工不是非常关心,结果一年下来也没有主办几次课程。企业大学不过是对外宣传的“噱头”。而有些说起来是企业大学,但实际上只是少数管理干部的进修课堂,没有着眼于调整企业人才结构、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大局。国内人力资源杂志《财智》在对国内企业大学做过一份调查后发现,很多企业还没有搞明白企业大学与人力资源部的培训或传统高校教育的区别,就迫不及待地建立企业大学。
尽管有些企业大学的课程稍显合理一点,采取高校师资、外聘讲师(管理咨询公司顾问、专业的培训师等)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三者结合的方式授课,但这三者之间相对独立——并非根据企业需要来开发系统化、整体化的课程。课程安排不可随意,需要科学自然的安排,就像合肥二级建造师培训班的那样进行课程安排。问题还有另一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所办商学院大打公关牌,有的甚至出资输送政府官员等到国外培训。
这其中不乏跨国企业的中国商学院。今日搞好同学关系,做好校友会,可能就意味着明日的财富,这是很多企业办商学院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事实上,通过商学院拉近企业上下游的关系,打造稳固的关系链,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企业都有意安排自己的高管参与为客户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通过共同学习来建立稳固的“关系”。因此,有专家认为,企业办学所宣扬的任何所谓神圣的目的都值得怀疑。
虽然从某种概念上说,企业办学是有利企业发展的方法,但是要从善处理,不可盲目发展,需要理性发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