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的高中考试在一年的1月和5月这两个月举行,是让高中生在考试中将半年所学的东西重新过一遍。1月份没考好,6月份可以重考;高一的两次都没考好,高二的1月和6月还可重考。也就是说,理论上每门课都有三次补考机会,贯穿整个高中。
英国的大学对学生的成绩要求不同,甚至同一所大学里的不同专业的要求也不同。有的要求三门主修课的成绩均要是A*或A,有的允许有B或C。由于此时高二还没开始,高二的考试成绩还是未知数,各所大学就跟“暂时符合成绩要求”的考生签订“有条件录取”协议,考生高中毕业后的总成绩符合要求了,便可获得面试资格;否则,考生便自动与这所大学“一刀两断”了。
王立衡此次之所以能被“无条件录取”,是因为她在高二的考试成绩揭晓后才去报考剑桥大学,不存在未知数。在建造师培训班里,参加培训的学生对他们即将开设的课堂测验都不知道。考官对她的面试表现很满意,便当面录取了她。
考官问她:“你认为文明的冲突未来是否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线?过去,西方文化主导世界;未来,东方文化会对世界发挥怎样的影响?”凭借日常学到的知识以及通过长期训练练就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王立衡侃侃而谈,征服了考官,考官决定当场录取她。
“连面试都做试卷,你能说英国不搞应试教育?英国高考制度的精髓在于强调‘专长教育’,不设必修课,把你感兴趣的课程学好就行了。而且出题方式比较科学,学生通过考试能大有收获。”王立衡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其实并不矛盾,我高中两年在紧张学习之余办杂志、做慈善,还多次跟同学结伴长途旅行,丰富了社会经验,开阔了眼界。”
特别是今年,英国政府财政吃紧,学费从3000英镑/年猛涨到了9000英镑/年,英国普通孩子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来之不易。英国大学“宽进严出”,在剑桥,如果学生的成绩达不到三级,就会被劝退,学生们“亚历山大”。
在中国教育问题上面,不少人都认为,家庭教育其实是占到超过50%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