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二月底,距离中小学校开学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而伴随学生开学而热闹起来的教辅市场也在火热的兴旺起来。在不少家长眼中,教辅材料就是孩子们的老师。正是这些孩子们用来答疑释惑的无声老师,本身却有着诸多问题。别字连篇、价格离谱、超出知识范围,常常让家长和中小学师生们头痛不已。近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拳出击,治理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问题。
在合肥一家中学旁的书店里,笔者在那堆满各种教辅材料的书架上,随意打开基本教辅书,发现这些书内容基本相同。正如一位从事教辅材料的朋友那样说的:“剪刀加浆糊,就能出教辅”。当时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看起来真的是这样。这也是行业内尽人皆知的秘密。
我国的教辅市场每年都是因为庞大的学生基数,而使得每年的市场规模变大。而我国每年出版的教辅类图书超过一万种,其中很大一部分书就是东拼西凑的。虽然2001年就有规定,不允许出版社超范围擅自出版教辅类书籍,但实际情况是,不管国有还是民营出版单位,都在涉足这个市场。
面对如此龙鱼混杂的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曾要求出版单位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符合资质要求,不具备相关资质的出版单位,一律不得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在合肥二级建造师培训班,学生们使用的教材可以依照自己的选择,自行选购。过滥的教辅材料不仅增加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负担。以一个初中生为例,每个学期新开课程中的主课有9门,每门课买两本教辅图书,总共就是18本。如果以平均定价15元计算,就有近300元的开支,而现在许多教辅书远不止15元。
在合肥的一所中学里,笔者去接自己的侄子,在侄子的书包中发现一本叫做《九年中考,三年模拟》的参考书,售价就为58元。而我侄子的一句话让我很无语。这本图书,在学校的初三课堂上,几乎人手一本。
在针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指出:如此高价的教辅材料怎么让部分家长学生接受。针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通过教育部门统一配发教辅材料解决泛滥现象的提议,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产业处处长冀素琛表示,目前新闻出版总署正会同教育部、发改委等四部委共同制定措施提高教辅材料质量,科学确定教辅材料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