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而教育这一块特别受到关注。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教育负面新闻接踵而来—— 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让差生测智商……。这一系列“有色”的校园乱象让教育冷暴力成为当下社会各界的热议对象。人们关注差生在学校遭受的区别对待,更为这些孩子所受的伤害而深感痛忧。西安一所学校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山东枣庄一所学校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部分学生分发红黄绿三色作业本;包头一所学校实行差异化校服,红校服只有优秀生穿,普通生穿蓝色或白色校服;慈溪一所学校3个男孩因不守纪律被罚脱裤子在操场上跑步……在体罚学生成为过街老鼠的今天,逐渐显现的冷暴力,却给孩子们带来更隐蔽、更严重的伤害。
一、暴力隐性化
根源在应试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的帖子,发帖人是“树枝上的月亮”,写的是孩子遭遇教育冷暴力后的受伤与无助:“我还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两年前的一天,我们班要上公开课,在上课之前,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被警告:‘上课的时候要表现精彩’,可是我真不争气,我那节课让老师失望了,是很让老师失望的那一种,我的心里一直很内疚,因为我一直都是一个好学生。可是,从那节课之后老师对我的态度完全变了,变得对我冷漠了,我分明能感觉到每次给老师打招呼时他那种不屑一顾的表情,我当时的心情真的很难受,说实话,我每次眼里总含着泪水。”从直接的打骂、责罚,发展到今天的冷暴力,看起来惩罚方式不那么明显了,实际上伤害却升级了,因为它伤害的是幼小心灵。合肥新联培训学校欢迎您。
专家指出,教育冷暴力的根源,是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曾在杭州做小学老师的刘女士坦言,她也不想逼学生,但教育环境不容许她有一刻松懈。每个新学年开大会,上一学年所有老师的成绩都会显示在大屏幕上,每个老师都分析一遍,这种滋味,比自己高考得不好还要难受多了。她不敢打不做作业的学生,但她踢过凳子和桌子,还撕过本子,大吼大叫更在所难免,有时甚至都觉得自己快疯了。因为难以承受压力,刘女士最终选择离开教育岗位。专家指出,目前,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导致素质教育举步维艰,教师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工作与生活,这就容易催生扭曲的教育方式。
二、校园要和谐,奖惩需科学
“绝大部分老师不会有意识地‘折磨’学生!”在杭州一所小学任教的陈老师,有点愤愤不平地说,中小学校一个班级约有40多名学生,老师除上课外,还要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学生家长沟通,注意学生身体状况……没有一样不操心。“负担这么重,压力这么大,怎么可能永远和颜悦色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要知道12岁以前的孩子自我评价能力很差,老师一旦这样给孩子贴标签,势必会造成心理负面暗示,对孩子以后成长不利。至于家长,要明确自己是孩子的保护者,避免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要及时找老师沟通,甚至对学校提出意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当前需要关注的,不是批评教师群体的师德,而应该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群体本身就存在各种心理问题,自然无法避免他们在教育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出现各种非理性行为,甚至把学生作为负面情绪的出气筒。当前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大乐观。
一些教师觉得这个职业越来越难做,就连正常的批评权也丧失。而家长的感受是,学校、老师越来越不负责。生活在这种矛盾冲突之中,怎可能有愉悦的心境?专家指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也要关心教师的心理问题。建立校方和教师的沟通机制、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机制,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及多推出一些教师、学生共同参加的校园活动,设立专门针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咨询热线、心理救助机构。这些,都远比说教更管用。
三、专家观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教育冷暴力事件频发的根源是应试教育。一味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主要考查的是智力素质,甚至把智力考查等同于知识考查。在这种压力下,大部分学校只关注升学率、考试分数与名次,严重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与坚强意志的培育,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情感、美感、人性等方面的真实需求,这对于教育来说是最致命的。
教育的冷暴力其实比那些明显的暴力更加对孩子的伤害更大,而这些冷暴力是无形中或者是不经意间就发生了。孩子的心理都是比较脆弱的,不经意的行为就伤害了他们。我们只有关注他们,关爱他们,才能很好的保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