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招生已经是内地高校多年前的历史。而从20112年开始,内地高校将迎来新的一轮港生高潮。11月28日,教育部公布“2012年内地63所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政策,引起广泛关注。12月10日至11日,内地高等教育展在香港举办,“免试招生”又成热点话题。免试招港生会不会挤占内地教育资源?香港学生的水平怎么样?这项政策实施后会有什么影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在教育展现场寻找答案。
为期两天的内地高等教育展12月10日上午在香港旺角伊丽沙伯中学开幕。原定10点统一从下榻酒店出发,但急于与香港学生见面的高校代表们早早就乘着大巴出发了,带队的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大光被落在了酒店,只好自己打车赶到现场。虽然名为“免试招生”,但想要顺利被录取,香港学生还要过3关:一是在香港举行的面试,二是中学向内地高校提交的在校期间考评成绩,三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中四门必修课科目“3322”的最低要求——即中文、英文最低第三级,数学、通识最低第二级。
李大光在会展上对学生表示,2300个是最低预留学额数量,对高校的要求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多数参展高校对外宣称的是提供30—50个学额,具体招生数量视学生质量而定。李大光说,内地每年有90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只有600多万人被录取,还有300万人没学上,所以为香港学生预留的学额,对内地高校而言是非常珍贵的。
在来港招生的内地63所高校中,既有“985”、“211”高校,也有一些省属重点高校,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利于香港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选择。每名港生可以报4所学校,每所学校可填报4个志愿,“所提供的便利,要优于内地考生。”为了更好地服务香港学生,招生规定还曾多次做出修改。招生规定是为了 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而学校通过招生规定避免招生失误。合肥新联培训学校在打造建造师培训班时,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学习环境,目的就是为了接纳新人。
比如,原本要求港生4月30日之前完成复试,但香港教育局反映,4月份正是香港文凭考试最密集的阶段,学生忙于复习。教育部因此将复试时间放宽到5月10日,预录取名单也定于5月15日公布。另外,这次招生本来主要针对新学制下的6年制中学毕业生,但是后来发现旧学制下的学生对内地高校也非常感兴趣,于是规定又进行相应修改。从会展现场看,的确有大批旧学制下的中学七年级学生前来咨询。
内地高校在港澳招生已经有多年历史,截至今年10月,共有11155名香港学生在内地205所高校就读。香港学生原来可以通过参加港澳台学生联考到内地读书,推出免试录取后,联考依然保留。但是香港教育局建议学生把免试录取作为首选,理由是“学额充足、申请方便”。
为了保证录取的公平公正,李大光说,学生文凭考试成绩公布后,会与预录取名单对照,如果两者出现较大差异可以进行调整。至于香港学生会不会“挤占”内地学生的录取名额,一位专家认为,因为内地统招录取与香港免试招生之间互不影响,表面上看的确不会挤占,但毫无疑问摊薄了教育资源。
“不过,这有利于学生来源多样化,增强学校文化多样性,对于学生的培养有利,不能斤斤计较这2000多个学额,应当从提升教育质量上看这个问题。”香港学生确实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地方。有高校代表说,展会上,香港学生或三五成群,或独来独往,极少有家长陪同,相比内地孩子“要更独立”。据了解,这批香港学生入学后,收取的学费、住宿费都与内地学生同一标准,并将被编入普通班学习。
其实,无论怎么样的招生最终收益的还是学生自己,而学生也能学得更多的新文化、知识。